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一瑜中的
事項
12月廣義財政收入同比14%,11月同比0.9%;12月廣義財政支出同比10.6%,11月同比4.6%。2024年廣義財政收入同比-2%,2023年同比2.1%;2024年廣義財政支出同比2.7%,2023年同比1.3%。
主要觀點
一、2024年財政數據的四個反常和啟示
2025年財政政策官方定調“非常積極”,具體數據有待兩會披露。我們觀察到2024年財政數據的一些反常,其后續變化,或是2025年財政的重要觀察線索:
?。ㄒ唬┒愂赵鏊俚陀诿x經濟增速較多——價格拖累在加深
全年,稅收增速-3.4%,名義GDP增速4.2%,軋差為20年最大。究其原因,我國稅收的兩大特征,決定了價格一旦進入趨勢上行/下行,其稅收影響或通過企業預期、經營行為改變等因素而放大:一是流轉稅(可通過價格渠道轉嫁)占一半以上,二是企業交稅超90%。觀察2011~2015年、2017~2020年、2021~2024年三輪典型價格下行期,稅收對PPI的增速彈性分別為1.6、1.6、1.5(PPI同比增速每下滑1個百分點,對應稅收同比增速下滑1.5%~1.6%)。
以我國第一大稅——增值稅為例(流轉稅,對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征稅,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PPI上行周期,PPI上漲帶來的增收效果更明顯:如果前幾個月采購成本價格較低,進項稅額相對少,而當月銷售產品價格較高,銷項稅額相對多。反之,在PPI下行周期,減收效果也更明顯。全年國內增值稅同比-3.8%,在四大主要稅種中增速最低。
展望2025年, PPI同比或仍為負,價格對稅收的拖累或仍在,財政收入端或難以抱有過高期待。
?。ǘ┓嵌愂杖牒推髽I所得稅同時高增——征繳力度在加大
8月以來,非稅收入、企業所得稅均有4個月增速在20%或以上,12月增速分別高達94%、96%; GDP平減指數為負、賣地收入偏低背景下,企業所得稅和工業企業利潤“脫鉤”,而與非稅共振高增,指向地方或加大了對企業主體的稅費征繳力度(詳見《從3個20%+,看提高赤字率的必要性——11月財政數據點評》)。
展望2025年,非稅收入和企業所得稅何時“脫鉤”(重新與工業企業利潤“掛鉤”),或可作為地方財政壓力階段性緩釋的風向標。
?。ㄈ┑湫兔裆愔С鲈鏊賱撔碌汀嘧致守酱嵘?/p>
全年,三項典型民生類支出(社會保障、教育、衛生健康)增速僅1%(2023年為5%,2024年一般預算支出整體為3.6%),為近15年新低,反映了全年地方在賣地下行、稅收承壓、側重于防風險(10月化債思路轉變前)等多重約束下保民生的壓力挑戰;10月以來,新一輪化債方案迅速落地,騰出受制于化債壓力的政策空間,但賣地下行、稅收承壓趨勢尚未扭轉,保民生需要更大的赤字規模。
展望2025年,預計赤字率提升至4%(2024年3%),赤字規模約5.5萬億(2024年4.06萬億),可對應提升一般預算支出約5個百分點。
?。ㄋ模┐笫⌒庞脭U張意愿不強——觀察大省預算外
全年,6個經濟大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在10月前均處于預算外收縮(城投債、非城投國企信用債凈融資同比為負);10月,大省時隔一年重回預算外擴張(城投債、非城投國企信用債凈融資同比轉正,為2023年9月以來首次)。隨著化債額度快速落地,11~12月,大省延續了預算外擴張,反映地方能動性正在增強(12月大省城投凈融資再度轉負,但非城投國企信用債持續擴張,整體仍擴張)。
展望202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中財辦解讀時提到“在資金支持(經濟大省)上,可加大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的支持力度,擴大專項債使用范圍,在項目申報、資金分配等方面給予更多自主權”,當前已看到化債限額、專項債自審自發等政策邊際向大省傾斜,最終能否轉化為持續的信用擴張意愿,大省預算外可視為重要觀察指標。
二、12月財政數據點評(詳見正文)
收入端:全年預算完成度創10年次低,非稅占比創新高
支出端:全年預算完成度創2020年來新高,年末教育、基建、科技發力
廣義財政:賣地收入增速時隔一年回正
風險提示:財政政策不及預期,市場反應超預期。
報告目錄
報告正文
一、2024年財政數據的四個反常和啟示
?。ㄒ唬┒愂赵鏊俚陀诿x經濟增速較多——價格拖累在加深
全年,稅收增速-3.4%,名義GDP增速4.2%,軋差為20年最大。究其原因,我國稅收的兩大特征,決定了價格一旦進入趨勢上行/下行,其稅收影響或通過企業預期、經營行為改變等因素而放大:一是流轉稅(可通過價格渠道轉嫁)占一半以上,二是企業交稅超90%。觀察2011~2015年、2017~2020年、2021~2024年三輪典型價格下行期,稅收對PPI的增速彈性分別為1.6、1.6、1.5(PPI同比增速每下滑1個百分點,對應稅收同比增速下滑1.5%~1.6%)。
以我國第一大稅——增值稅為例(流轉稅,對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征稅,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PPI上行周期,PPI上漲帶來的增收效果更明顯:如果前幾個月采購成本價格較低,進項稅額相對少,而當月銷售產品價格較高,銷項稅額相對多。反之,在PPI下行周期,減收效果也更明顯。全年國內增值稅同比-3.8%,在四大主要稅種中增速最低。
展望2025年,?PPI同比或仍為負,價格對稅收的拖累或仍在,財政收入端或難以抱有過高期待。
?。ǘ┓嵌愂杖牒推髽I所得稅同時高增——征繳力度在加大
8月以來,非稅收入、企業所得稅均有4個月增速在20%或以上,12月增速分別高達94%、96%;?GDP平減指數為負、賣地收入偏低背景下,企業所得稅和工業企業利潤“脫鉤”,而與非稅共振高增,指向地方或加大了對企業主體的稅費征繳力度(詳見《從3個20%+,看提高赤字率的必要性——11月財政數據點評》)。
展望2025年,非稅收入和企業所得稅何時“脫鉤”(重新與工業企業利潤“掛鉤”),或可作為地方財政壓力階段性緩釋的風向標。
(三)典型民生類支出增速創新低——赤字率亟待提升
全年,三項典型民生類支出(社會保障、教育、衛生健康)增速僅1%(2023年為5%,2024年一般預算支出整體為3.6%),為近15年新低,反映了全年地方在賣地下行、稅收承壓、側重于防風險(10月化債思路轉變前)等多重約束下保民生的壓力挑戰;10月以來,新一輪化債方案迅速落地,騰出受制于化債壓力的政策空間,但賣地下行、稅收承壓趨勢尚未扭轉,保民生需要更大的赤字規模。
展望2025年,預計赤字率提升至4%(2024年3%),赤字規模約5.5萬億(2024年4.06萬億),可對應提升一般預算支出約5個百分點。
?。ㄋ模┐笫⌒庞脭U張意愿不強——觀察大省預算外
全年,6個經濟大?。◤V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在10月前均處于預算外收縮(城投債、非城投國企信用債凈融資同比為負);10月,大省時隔一年重回預算外擴張(城投債、非城投國企信用債凈融資同比轉正,為2023年9月以來首次)。隨著化債額度快速落地,11~12月,大省延續了預算外擴張,反映地方能動性正在增強(12月大省城投凈融資再度轉負,但非城投國企信用債持續擴張,整體仍擴張)。
展望202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中財辦解讀時提到“在資金支持(經濟大?。┥?,可加大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的支持力度,擴大專項債使用范圍,在項目申報、資金分配等方面給予更多自主權”,當前已看到化債限額、專項債自審自發等政策邊際向大省傾斜,最終能否轉化為持續的信用擴張意愿,大省預算外可視為重要觀察指標。
二、12月財政數據點評
?。ㄒ唬┦杖攵耍喝觐A算完成度創10年次低,非稅收入占比創新高
12月,財政收入同比24.3%(11月11%)。分稅收和非稅收入看,稅收略降(2.7%,11月5.3%)、非稅沖高(93.8%,11月40.4%)。全年,收入預算目標完成度98.1%,為近10年次低(高于2022年的96.9%),非稅收入占比創歷史新高。
對于稅收收入:從拉動結構看,12月企業所得稅拉動稅收增速5個百分點(11月拉動2.8個百分點),如上文所述,企業所得稅和非稅單月增速均接近100%,或指向地方加大了對企業主體的稅費征繳力度。增值稅、消費稅合計拉動稅收增速3.3個百分點(11月拉動0.7個百分點),但PPI環比下降,反映價格壓制仍在;個稅拉動稅收增速0.9個百分點(11月拉動1.2個百分點),近幾個月個稅增速持續回升,或與2023年8月31日發布提高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政策、拉低后幾個月基數有關。外貿相關稅拖累稅收增速7.8個百分點(11月拉動0.1個百分點),主要反映出口較強,搶出口(增加出口退稅)或階段性壓過出口退稅調整(減少出口退稅)影響。地產相關稅轉拉動(0.2個百分點,11月拖累0.6個百分點),與賣地收入增速時隔一年回正相互驗證,反映近期地產市場有所企穩。
對于非稅收入:據財政部介紹,全國非稅收入比上年增長25.4%,主要是部分中央單位上繳專項收益和地方多渠道盤活資源資產等拉高非稅收入增幅約24個百分點。罰沒收入增長14.8%,增幅逐季回落,其中上半年為25.2%、第三季度為13.8%、第四季度為-4.4%。
?。ǘ┲С龆耍喝觐A算完成度創2020年來新高,年末教育、基建、科技發力
12月支出增速再度回升(9.5%,11月3.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本級支出增速-4.1%(11月10.5%),地方支出增速11.7%(11月2.8%)。全年,支出預算目標完成度99.7%,為2020年來新高。
分支出類型看,教育、基建、科技發力:12月三項代表性民生類支出(社保就業、衛生健康、教育)合計拉動支出增速1.4個百分點(11月拖累0.1個百分點),其中教育拉動1.8個百分點(11月拖累1個百分點);基建類支出(城鄉社區、交通運輸、農林水)合計拉動支出增速2.5個百分點(11月拉動2.4個百分點),主要是農林水拉動1.8個百分點(11月拉動2個百分點),據央視網此前報道,2023年國家增發1萬億元國債資金,水利是重點支持領域。去年受災嚴重的京津冀地區完成投資已超過1000億元,占增發國債水利項目完成投資的25%;據2025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2024年實施水利工程項46967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3529億元、同比增長12.8%,創歷史新高。科技環保支出合計拉動增速1.6個百分點(11月拖累0.2個百分點)。
?。ㄈV義財政:賣地收入增速時隔一年回正
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回正(4.9%,11月-14.9%)。主要是賣地收入增速時隔一年回正(0.7%,11月-19.7%),廣義財政收入增速回升(14%,11月0.9%),后續回暖幅度仍主看土地市場。
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回升(12.6%,11月6.3%),帶動廣義財政支出增速上行(10.6%,11月4.6%)。展望2025年,廣義財政支出有望隨特別國債、專項債加力而提速:據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2025年要擴大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增加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限額,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范圍。截至1月24日,河北、山西、江蘇、浙江、寧波、安徽、福建、廈門、山東、湖北、湖南、深圳、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甘肅、遼寧、江西、廣西、青島、寧夏、陜西、廣東、北京、吉林等27個地方披露了2025年1月/Q1新增專項債發行計劃(含已知發行)2048億/7803億;2024年同期,已披露地區實際發行568億/5580億。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