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北交所及新三板業務的一年一度大考來了。
IPO市場大幅降溫下,北交所相較滬深交易所成為擬上市企業的首選。另有部分企業寄望通過掛牌新三板謀求未來登陸北交所,因此過去一年新三板掛牌的熱情再度升溫。
在此背景下,北交所業務及新三板掛牌業務成為券商投行2024年的發力重點。2025年1月24日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揭曉2024年度證券公司在上述兩項業務方面的執業質量評價結果。其中一檔有20家券商,前五名洗牌,榜首換了“新面孔”。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比對近兩年評價情況,此次評價結果有三大看點:一是中小券商進步明顯,一類是前期深耕該領域的證券公司,另一類是從滬深IPO賽道轉向大力發展北交所及新三板業務的券商。為此監管部門也表示,過去一年券商在北交所及新三板領域的服務覆蓋面擴大,參與積極性提高,比如體現在代理買賣股票金額、發布研究報告數量等實現倍增。
二是包括頭部券商在內的多家大型券商從“一檔”掉至“二檔”。主要因為北交所保薦業務的專業質量不得分,且該業務合規質量扣分比以往多。在嚴監管背景下,IPO項目獲得受理不是易事,頭部券商的項目人海戰術優勢不在,撤回風險相應增加,未來如何平衡好“發展與合規”,是大型投行需要探索的話題。
三是合規質量扣分增加。據監管部門稱,過去一年證券公司合規質量平均扣分較前一年度增長27%。
展業券商隊伍進一步壯大
自新“國九條”發布以來,“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成為IPO市場2024年全年的主旋律。IPO受理數量銳減,全年僅有77家獲得新受理。
不過北交所表現備受矚目,其過去一年受理的IPO家數在三地交易所中最多,共有66家,占比超過85%,但與2023年數量(158家)相比,仍然出現“腰斬”。而滬深交易所受理家數均為個位數。
不僅北交所的IPO市場受到證券公司的重視外,新三板也獲得券商發力,迎來掛牌潮。不只如此,由于北證50指數2024年表現搶眼,成交量快速增加,券商相關的做市業務、經紀業務、研究業務等也有不錯表現。
1月24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發布了2024年度證券公司執業質量評價結果。103家證券公司由高到低分別被評為一、二、三、四檔,一檔為20家,二檔為41家,三檔為21家,四檔為21家。
執業質量評價從投行、經紀、做市、研究等業務維度,全面客觀反映證券公司過去一年在北交所、新三板市場業務開展情況。監管部門表示,整體看,2024年證券公司執業情況呈現以下三方面特點:
一是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2024年度,證券公司加大市場各項業務投入力度,推薦掛牌公司家數保持三年連續增長,代理買賣股票金額、發布研究報告數量等實現倍增,北交所做市股票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二是參與積極性逐步提高。2024年度,證券公司功能性發揮不斷加強,展業券商隊伍持續壯大。59家券商參與新三板推薦掛牌業務,其中13家為2023年以來首次參與。做市商擴容穩步推進,多家券商完成北交所做市交易業務評估測試。研究業務參與度提升,超三成券商發布北交所、新三板研究報告。
三是“看門人”責任進一步壓實。2024年度,證券公司合規質量平均扣分較前一年度增長27%,保薦上市、推薦掛牌等投行業務負面行為記錄條數較前一年度增長39%,嚴監嚴管要求得到有效落實。
魁首“易主”
正由于過去一年多家券商重點布局北交所及新三板業務,2024年執業質量評價結果頗有看點。
從得分情況來看,前五名座次出現大洗牌。數據顯示,中信建投以137.21的總分排在“一檔”的首位,取代上一年度中信證券“魁首”位置。
“一檔”的第二至四名均由中小券商占據,“擠走”部分大型券商。排名依次為民生證券(130.33分)、東吳證券(120.04分)、國投證券(126.85分)、中泰證券(125.43分)。
其中,民生證券是從上一年度的“二檔”上升,如今成為業內第二名。從其得分構成來看,該券商主要在北交所保薦業務、新三板推薦掛牌業務等指標的專業質量得分有明顯提升,這與民生證券發力北交所或新三板賽道有關。據了解,該券商此前的IPO儲備項目主要在滬深交易所市場。此外,民生證券2024年“合規質量得分”方面沒有扣分。
興業證券、第一創業、浙商證券、國元證券、東方財富證券、天風證券、東莞證券也從2023年的“二檔”上升至如今的“一檔”。根據券商中國記者比對2023年至2024年的得分結構,上述券商在北交所保薦業務、北交所發行并購業務等指標的專業質量得分同樣有明顯提升。
此外,據已公開的信息,開源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長江證券、招商證券已連續3年維持在“一檔”。海通證券和國金證券連續2年為“一檔”。
龍頭券商掉檔
此次評價結果顯示,另一大看點在于,在IPO儲備方面頗具優勢的大型券商掉檔。
具體來看,“二檔”中共有8家券商從此前“一檔”滑落至此,其中包括多家大型券商,比如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國信證券。
值得一提的是,往年總分第一的頭部券商中信證券在2024年評價結果中掉至“二檔”,且總分排在該檔次的第七位。
從得分結構來看,中信證券的“專業質量得分”較2023年度下滑超過40%。其中,北交所保薦業務沒有得分,而2023年該指標為14.67分,一度在專業質量得分”中占比超過30%。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2024年中信證券的北交所IPO排隊項目幾乎“全軍覆沒”。其共有3單IPO項目,其中2單“終止”,有1單在12月30日獲得受理。
中信證券“合規質量得分”在2024年扣掉12.21分,此前不扣分。其中,北交所保薦業務就扣掉9.07分。
前述中金公司等4家大型券商2024年北交所保薦業務的“專業質量得分”也都同樣沒有得分。
在“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的背景下,大型券商過往的存量排隊項目陸續面臨“撤單”,合規風險在增加,部分大型券商因執業質量低而收到北交所罰單。
過去,大型證券公司因擁有眾多從業人員并跑馬圈地,踴躍推薦項目后常常能占據優勢,但項目情況魚龍混雜。現在這種“人海戰術”效果已大不如前。相較受理了多少數量及上市多少家數而言,當前監管部門更關注企業質量。未來大型投行如何調整策略,值得持續關注。
此外,“二檔”中有13家券商獲得進步。其中首創證券、財達證券、世紀證券進步明顯,從“四檔”連升兩檔。
在“四檔”方面,有7家券商退步,其中五礦證券、華西證券、中山證券、中銀證券退步較大,連降兩檔。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