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顧穎
貴陽市烏當區,13.6萬平方米的振華新天電子元器件產業園內,振華科技攜旗下子公司與多家企業布局其中。
1997年6月,按照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振華”)“三優疊加”(優勢企業、優勢產品、優勢資產)的原則,振華科技以敢為人先的氣魄,重組多家企業并掛牌成立,同年7月登陸深交所,成為貴州第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為后續中國振華整體減虧作出了重要貢獻。
成立近30年來,振華科技胸懷“國之大者”,聚焦主責主業,持續深耕電子元器件領域,致力打造電子元器件產業生態鏈,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數字化研發賦能、智能化生產賦能、智慧化管理賦能等三方面不斷發力,踏上了節能高效、綠色低碳發展路徑的追尋之路。
“我們正在著手打造互聯互通的產業園區,實現能源物流高效運轉,以更高的協同效應,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振華科技總經理沈建華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創新求變,百折不撓
提到振華科技的控股股東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貴州當地人總會感慨,曾經的“麻山瑤山”,現在已是“金山銀山”。
字眼變化的背后,折射出這家老牌國企的華麗轉變。
“20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給了中國振華第一次生命,全國各地調集而來的專家、工程師及職工,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匯聚于此,幾代振華人共同努力、劈山開路、艱苦創業,才有了今天中國振華深厚的發展根基。”沈建華告訴記者。
如今,前輩們播下的種子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中國振華也將諸多“第一”寫進了自己的歷史:1966年12月,成功研制中國第一臺晶體管DJS-121型電子計算機;1977年7月,研制成功中國第一個數字試驗衛星地面站……
因管理體制不順等原因,中國振華也曾陷入發展困境;改革重組,讓企業生命重新煥發活力。1996年,中國振華決策,將在貴州的“三優”企業實行重組上市。1997年7月,通過改革重組而來的振華科技,成功登陸深交所主板。經歷了轉型陣痛的中國振華“鳳凰涅槃”,從最困難的時期中走了出來,迎來了第二次生命。
彼時,振華科技上市,募集資金5.32億元,陸續投向了片式鉭電容器生產線技術改造、厚膜混合集成電路的技術改造、陶瓷外殼結構真空開關管技術改造、光纖接入設備生產線技術改造等方面,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耕電子元器件行業多年,振華科技已經形成了一攬子成熟可靠、技術指標優異的產品集合,成為國內高新電子元器件領域產品體系最全、產業鏈最完整的企業,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脫胎于三線建設,振華科技從成立開始就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時代使命。“‘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始終是支持振華科技乘風破浪、砥礪前行的最強大的精神力量,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瑰寶和制勝法寶。”沈建華表示,“三線精神”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振華人創新求變、百折不撓、勇攀高峰。
雙輪驅動,飛躍發展
通過資本賦能產業發展,振華科技始終于時代進步、科技進步同頻共振。
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后,振華科技又實施了一次配股融資,并先后完成了四次增發,充分運用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累計在資本市場募資超過50億元。
“通過在資本市場融資,公司一批高科技項目、新上項目得以實施。”沈建華告訴記者,每一次募資都在公司發展的關鍵節點上解了燃眉之急,也實現了關鍵技術的迭代發展。
“2010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子’)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中國電子的入主,為振華科技注入了發展新動能。”沈建華稱,振華科技在電子元器件領域有了較好基礎,但整體盈利能力較低,此前長期處于微利狀態,中國電子的強大資金實力與在全國名列前茅的市場地位,恰好能彌補振華科技的短板。
借助中國電子的厚實平臺,振華科技又一次迸發出新活力。2012年以來,振華科技一方面逐步剝離與電子元器件不相關或盈利能力較低的資產,另一方面借力資本市場,推動著從大到強的自我革新。
通過合資、投資、控股等方式,振華科技培育并壯大了旗下的深圳振華富、振華云科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電子元器件企業,后者在各自領域成為佼佼者。
有了資本與產業的雙輪驅動,振華科技取得了飛躍式發展。2019年至2023年,振華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36.68億元、39.50億元、56.56億元、72.67億元和77.89億元,一步一個臺階;歸母凈利潤則從2019年的2.98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26.82億元,增長了近8倍。
創新機制,攀“高”而行
要構筑“創新高地”,就必須克服人才儲備不足、自主創新動能不強、核心技術突破困難等問題,這樣才能保證科技創新的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
為持續蓄積科技創新動能、釋放人才隊伍活力,振華科技與旗下各子公司搭建了以技術中心為支撐的創新平臺體系,并在國內創新活力充沛的地區建立了區域研發中心,同時,改革科技投入機制,以加大保障研發投入的力度。
“激勵企業加大精準投入,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的KPI考核指標中,研發投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標,既要保經營績效,也要保研發投入,振華科技通過考核導向的改革,來保障企業的研發投入力度不減。”沈建華說,研發投入的精準和高效,對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振華科技對旗下的11家子公司劃分了主責主業,鼓勵在各自主業和專長領域做深做強,避免內部企業之間的低效競爭和重復投入。
據介紹,2014年至2023年的十年間,振華科技累計研發投入達18.9億元,近五年研發投入占比均達到6%以上。振華科技也因此收獲了一批含金量十足的專利。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計擁有專利1635件,其中發明專利453件、軟件著作權58件,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內外標準200余項。振華科技旗下有9家子公司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有6家子公司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
集聚人才、激勵人才,離不開企業人才機制的改革創新。為解決西部地區人才短缺的難題,公司制訂了“鳳凰引才”專項計劃,打通了高層次人才引進通道,建立了“賽馬”競爭機制,激活了良性競爭,同時,用好股票期權、超額利潤分享、崗位分紅等中長期激勵的“工具箱”,穩固和壯大了人才隊伍。
開辟新發展領域,塑造新發展動能,振華科技緊緊擁抱新質生產力。圍繞數字化研發賦能、智能化生產賦能、智慧化管理賦能三個方面,振華科技在持續發力。
沈建華介紹,近年來,公司投入了多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聚力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逐步實現精益生產,以“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對生產線進行柔性改造,改變原有小批量、多品種、多批次的生產模式,提高柔性制造能力和單批量規模,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未來,振華科技將穩步推進新型阻容元件、半導體功率器件、混合集成電路柔性智能制造等項目建設,充分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大力拓展元器件集成類產品、高可靠產品、高附加值產品,推動產品實現中高端優化升級,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打造先進產業集群,創建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努力建設成為國內綜合配套能力強大的電子元器件專業化供應及解決方案提供商。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