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純粹,精益求精”,這是興福電子秉持的價值觀。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從事濕電子化學品業務的企業,興福電子自成立起便專注在這一科技創新和國際競爭十分激烈的領域深耕。二十余年孜孜不倦,興福電子不僅成長為國內電子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更以硬核實力站上了科創板的“舞臺”。
“經營科創公司,一要有科學家精神,胸懷祖國,保障關鍵領域自主可控;二要有企業家精神,持續創新,不斷滿足市場需求,讓公司在競爭中保持領先。”近日,興福電子董事長李少平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進一步明確了公司上市后的目標,即致力于成為世界一流的電子材料企業。
精耕電子化學品賽道
2008年,基于在精細磷化工行業的長期積累以及對半導體產業的看好,興發集團開始進軍電子化學品領域,興福電子由此成立。
“興福電子剛成立時,超過95%的電子化學品材料都依賴進口,這也是我們從事這一業務的初衷。”李少平說。
李少平從工人做起,歷任工藝員、車間主任、副廠長、總工程師。基層經驗,使得李少平對磷化工及電子化學品領域的專業技術和一線生產情況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兼具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感知度和戰略研判能力。
但從傳統精細磷化工行業到半導體行業的轉換,李少平及興福電子也經歷了相當長的適應期和探索期。“公司電子級磷酸生產出來后,一開始,我們對市場預估很樂觀。但產品投產后,立馬感受到壓力。”李少平介紹,一方面,相關領域的國內客戶一直使用國外成熟產品,公司面臨產品賣不出去的挑戰;另一方面,市場迭代迅速,公司產品投產后品質并不符合市場需求,需要不斷對產品升級改造。
興福電子采取了先開發海外市場的策略。通過對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市場的開拓,公司以海外客戶的認可敲開了國內第一家客戶——中芯國際的大門。有了中芯國際對興福電子產品的測試認證以及對產品的認可和使用,公司產品才逐漸在國內半導體廠家鋪開應用。
李少平介紹,2018年后,市場對國內電子化學品的接受度有了顯著提高,行業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由此,興福電子不斷提升產能、擴充品類,目前已經開發量產電子級磷酸、電子級硫酸、電子級雙氧水等通用濕電子化學品,以及5大類60余種功能性電子化學品。此外,隨著國內半導體企業的成長,興福電子也積累了中芯國際、華虹公司、長鑫存儲等主力客戶。
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6個月,興福電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29億元、7.92億元、8.78億元和2.12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9984.51萬元、1.91億元、1.24億元和8532.32萬元。
擦亮“硬科技”底色
興福電子的“硬科技”屬性突出。專利數量方面,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興福電子擁有116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77項;研發投入方面,2021年至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合計1.36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總額的6.17%,復合增長率為48.23%。
“電子化學品材料和半導體配套,客戶的技術不斷迭代,這決定了興福電子要不斷進行創新和技術突破。為此,我們建立了以博士牽頭、碩士為主的研發團隊,推動半導體客戶現有制程的技術發展和下一制程的新產品研發。”李少平說。
目前,公司共有115名研發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的16.57%,其中碩士和博士74人,高級工程師4人。
生產技術方面,興福電子自主研發了電子級磷酸、電子級硫酸產品從原料純化,到過程管控,再到下游系列產品開發的全流程專有技術,并申請了專利。公司作為主要參與和技術實施單位開發的“芯片用超高純電子級磷酸及高選擇性蝕刻液生產關鍵技術”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闊步國際化發展
近年來,興福電子將較多精力投入開拓海外市場。“相比國內市場,海外市場需求更大,要求也更高。我們已在供應部分國際客戶,未來也會與更多國際知名半導體公司合作。”李少平說。
目前,公司出口份額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不到20%,產品主要在日韓、東南亞等市場銷售。李少平表示,興福電子未來將逐步提升海外市場的份額,積極在客戶較為集中的地區建設生產和倉儲基地,加大公司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
據披露,興福電子此次IPO募資,主要用于投資電子化學品相關生產項目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李少平對電子化學品產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我們下游的半導體行業,周期波動較小,且需求呈持續上升趨勢。此外,人工智能、算力等新興行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相關市場需求的增長。”李少平說,公司此次募投項目,重點強化自身電子級磷酸和電子級硫酸的龍頭地位,提升主導產品的市占率;同時順應行業發展大勢,研發新的電子化學品材料。
公司還將在上海建設研發中心。“一方面有利于公司與客戶更高頻率互動,同時可以降低供應鏈安全風險;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招納人才。”李少平說。
李少平認為,做綜合性電子材料業務是行業內企業的發展趨勢,所以公司在并購重組方面也有相應規劃。“這些年來,我們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專注于濕電子化學品領域。未來,公司考慮通過資源整合,借助資本的力量,促進自身更快發展。”李少平稱。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