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對125家機構IT高管進行的調查顯示,英偉達(NVDA.US)、微軟(MSFT.US)和OpenAI繼續在人工智能(AI)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調查顯示,所有企業都在投資人工智能。10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至少處于人工智能調查和用例發現階段。此外,61%的企業已經在至少一個業務領域使用人工智能產品和應用程序。這一比例高于六個月前的52%。
瑞銀分析師Karl Keirstead表示:“壞消息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興起后的18-24個月后,只有11%的機構將人工智能項目大規模投入實際應用,而其余89%的機構大多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將項目投入應用。這一進度持續延后,讓那些期望在2025年上半年看到人工智能明顯提振作用的投資者感到些許失望。目前,最常被提及的采用阻礙因素是‘投資回報率不明確’。”
盡管所有接受調查的企業都在某種程度上投資了人工智能,但預計2025年的整體IT預算不會增加太多。去年,高管們預計IT預算將增加5.6%。到2025年,這一增幅已降至4.4%。
在人工智能硬件方面,英偉達繼續占據主導地位,66%的受訪者使用英偉達GPU進行推理。去年5月,只有50%的受訪者更喜歡使用英偉達產品進行推理。亞馬遜(AMZN.US)AWS的Trainium芯片以17%的份額排名第二,AMD(AMD.US)位居第三。
在基礎設施方面,微軟Azure是人工智能工作負載云服務的最大提供商。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使用Azure來運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程序。這一比例高于上一次調查的71%。
不過,許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來幫助編程的公司只獲得了輕微的生產力提升。40%的受訪者表示,使用新的自動編程工具后,開發人員的生產力提升不到10%。然而,32%的受訪者表示開發人員的生產力提升了10%至20%。
Keirstead指出:“在我們看來,這些回應在意料之中,但并不是特別令人鼓舞。雖然微軟聲稱使用GitHub Copilot的程序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50%以上,但在本次調查中,只有2%的受訪者聲稱工作效率提高了30%以上。平均14%的生產率增幅實際上低于之前每次調查的16%?!?/p>
他補充說:“雖然這些回應相對于炒作而言可能令人沮喪,但我們注意到,即使程序員的生產力只提高 5%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很可能證明價格是合理的?!?/p>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